第(3/3)页 李云翰抬头一看,却是敏泰,不由得一愣:“将军——” 敏泰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道:“季温设计诱骗我爹前去围剿纳尼,趁机调派渔阳兵马于半路设伏,将我爹杀害,余部也多降服于他……我被逼无奈逃到了此间。” “噢,原来如此。”李云翰轻叹了声,招呼他落座。 郭翊从书架上取过一纸文书,递与李云翰,说这是敏泰上奏给陛下的诉状,请他一阅。 李云翰接后细细看过了,惊道:“怎么郭兄也在上面署名画押了……” 郭翊颇不以为然,道:“此事既因郭某而起,当然少不了我作证。” “郭兄也未免想得太过简单了!”李云翰凝视着他,“此状一出,非但不能为阿思诺洗刷冤情,只怕连将军的性命也要搭进去。” “哦?” “要是我没猜错的话,此次靖远侯遇难,实是林弗、季温一党为剪除东宫羽翼,借褚漠寒之手所为。这伙人蓄谋已久,兄长若与敏泰联名上奏,岂不正落入了他们的圈套?”李云翰道。 “如此说来郭某就装聋作哑、不管不问了?” “兄长误会了。”李云翰微微一笑,“靖远侯遇难姑且不论其冤情,此事一传到京城必会引起朝野震动、陛下盛怒。郭兄试想一下,到那时陛下面对文武百官还能相信这份奏状,去为一个九泉之下的死者雪冤?” 敏泰对着李云翰怒道:“先生此言差矣,那我爹就白死了不成?” “不。此仇必报,只是未到时候。”李云翰轻声道。 “先生所言有理。”郭翊思忖了片刻,“朝有奸佞,我等又不在近前,仅凭一纸诉状又岂能让陛下信服!” 敏泰起身骂道:“娘的,这还算什么狗屁朝廷!” 李云翰看了眼敏泰,又将视线移向了郭翊,道:“郭兄莫急,目下还需收集好各方证据。至于上奏陛下的折子呢,需得另拟一份,只需讲清纳尼及其部下反叛经过,别的什么也不用多说。还有,五百里加急,将实情尽快禀报于圣上。” “好。”郭翊点了下头,“请教先生一句,今褚贼羽翼已丰,他若起事我又当如何应对?” “依李某之见,今冬尚且无忧。”李云翰一脸云淡见轻。 “此话怎讲?” “上苍有眼,降下神火焚了雄武城;他没了粮草、军械,还能反吗?”李云翰反问道。 “没错,这把火烧的可真是时候。”郭翊情绪激昂,敬了李云翰一杯酒,“此事可是先生所为?” 李云翰有些不置可否稍稍瞥了一眼窗外,漠然道:“此乃天意也。” 郭翊听了当即会意,大笑道:“不错,确是天降神火哪。” 三人觥筹交错,畅饮过后,李云翰辞别了郭翊,带着武七出了九原郡城,策马赶往长安。 郭翊一回到府内,便按照李云翰之意向炫帝另写了一份奏本,将纳尼被褚漠寒收买以及纵火叛逃之事做了详尽汇报。写毕,他吩咐手下快马送往长安,将奏本呈与炫帝。 做完了这些,郭翊方觉心里踏实了些,躺在了长椅上闭目小睡。正歇息间,一个兵丁带着信使来报,说是监军季温到了城外,请他前去议事。 郭翊迟疑了片刻,问何事? “季大人说秋冬之交,时有突厥游骑前来侵扰,想与将军商议如何应敌。”那信使答道。 “那他为何不进城呢?” “回禀将军,为应对敌骑入侵,季大人正率部下察看四周城外地形。” “嗯,我知道了。”郭翊见那信使对答如流并无一丝破绽,当下松了口气,带着两个随从随信使匆匆出了府门。 出了城,信使将他带到了一片白桦林前,季温正与其部下坐卧在草坪上歇息。见郭翊到了,赶忙起身相迎。 孰料两人寒暄了没几句,季温突然喝令手下,将郭翊绑了。未等郭翊反应过来,埋伏在灌木林里的仝立等人纷纷冲到了近前,将他团团围住了。 “大人何故抓我?”郭翊喝问。 季温冷笑道:“据纳尼招供,是你派他纵火焚烧了雄武城。” “胡说,此分明是栽赃陷害!”郭翊怒道。 “当然有证据了,”季温拿出了一份帛书,“有褚将军密报在此,你休想抵赖!” “哼,你怎能只听信他一面之辞!”郭翊辩解道,“郭某愿与他当面对质。” 仝立等人不由分说将郭翊捆缚了个结结实实。郭翊奋力挣扎了一番仍不得解脱,高呼道:“季大人,郭某冤枉哪……” “你冤枉?那就等回京后去向陛下说吧!”季温一挥手,令部下抓走了郭翊。 随后,季温将郭翊关进了木笼囚车,押解着他一路马不停蹄赶往长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