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兑换【高级航空航天知识库】-《失业后,我绑定自由职业系统》


    第(2/3)页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陈家屯新工厂还没动工,就只是宣布立项之后,海螺机器人临城分公司,就收到了4万多份来自全省各地的求职简历。

    跟当初滨城海螺机器人建厂的时候一样,这些简历里,90%是本科、硕士。

    他们谋求的职位,甚至都不是什么后勤、办公室等轻松岗位。

    一半的人求的,就只是一个流水线质检员、食堂员工、工厂小卖部收银员、网吧网管,甚至工厂保安这些普通职位。

    但是,既然把工厂建在陈家屯的目的,就是为了优先让自己家乡的百姓富起来,所以陈远还是对王旭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意见。

    他下令,要优先录取他们自己本乡镇符合条件的求职者,录取不满的,再考虑外地求职者。

    另外,海螺机器人还承诺,将尽最大可能来扶持临城市的机器人产业。

    争取在10年内,替临城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并且还答应临城市政府,在同样质量和价格的前提下,海螺机器人会优先选择临城当地的供应商。

    至此,陈家屯海螺机器人工厂项目的前期工作,就算是基本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正式建厂了。

    但是,还有一件事情,挺让陈远上心的。

    那就是郑兵的【吸能海绵】量产这件事。

    年前,郑兵告诉他,【吸能海绵】的产能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所以年后就打算立即投产,率先用于战场机器人。

    所以,年后回到滨城后,陈远便立即给郑兵拨款,用于建设【吸能海绵】的生产线。

    根据预估,生产线最快三个月之内就能投产。

    最后一件需要陈远操点心的工作,那就是周倩负责的【海螺慈善助学基金】了。

    在陈远的要求,周倩加班加点的收集信息,到2月底的时候,她已经将基金会帮扶、奖励的范围扩大了一倍。

    在得到陈远的批准后,海螺助学计划正式启动。

    虽然陈远并没有专门针对这事儿进行宣传,但毕竟现在是网络时代了。

    所以计划启动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那些收到帮扶、奖励的个人、实验室,就把这事儿发到了网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