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有了紧迫感的人,都勒紧裤腰带,早出晚归地找吃食,填补粮食的空缺。 连着两季庄稼没收成,许多百姓过得苦不堪言。 牙行的生意,却是空前的兴旺,卖儿卖女、自卖自身的人日益增多。 卖地卖房的人也不在少数,价钱被一压再压。 富庶的江府平原,风调雨顺时一亩良田能卖到二十两银子一亩。 可如今,却只有十五两一亩,还要被挑三捡四。 不成片的田地,富贵人家是看不上的,买的一般都是稍有资产的人家,自是越便宜越好。 … 方家村。 方家四个儿子,和两个来借粮的女儿,全都聚在方家堂屋内。 方老头儿沉默地抽着水烟袋,一张老脸皱得能夹死蚊子。 老方氏不停地抹眼泪,三个儿媳也眼圈发红,不时地抹一把眼。 “爹,你倒时给个话呀!再不拿银钱和粮回去,相公就饿得没力气看书了。”方水瑶见一家人都不吭声,脚一跺第一个出声道。 “看书,都什么时候了,连自己都养不活还看书。 这些年,他刘通才以考秀才为名,没少从方家拿钱拿粮。 相当于是方家一力养着他,现在还有什么脸面来要钱粮。 方水瑶,我们就来算算帐,五年间你拿走了多少银子,粮食暂且不说。 每个月小五发工钱的第二天,你就会准时来拿银子。 二两的工钱,你要拿走一两,中间你还隔三差五地来跟你娘要一些。 一个月下来,小五的工钱大部分都进了你的口袋。 他每次回来,还会另外给你一些,别以为我不知道。 花在他刘通才身上的银钱,这些年至少有一百两。” 抽闷烟的方老头,啪地一声将烟袋摔在桌上,痛斥出声。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