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02 西上令人老-1-《帝国的黎明》


    第(2/3)页

    “邓统制所言不错,”赵行德点了点头,叹道,“但是,这是我们大宋的河山,我们大宋的百姓,契丹人可以把它作为虚着和战场,我们却不能如此。我们......”赵行德环视诸将,重重地将手中木棍钉在地上,恰是中原,“不但要北上,还要牢牢地钉在这里!”随着他斩钉截铁地口气,诸将几乎同时吸了一口气。继而,许多人脸上显出振奋之‘色’,毕竟,在夏彪等人看来,若照赵行德所说,收复东京汴梁这件天大的功劳,竟然比预想的要容易得多。至于邓元觉和赵行德所言的“虚”和“实”之间的差距,那是统兵大将们考虑的问题。

    “大人抗命北上,已负天下之盛名,可若是执意做成实着的话,”邓元觉压低声音道,“是以一军敌一国,折损消耗,在所难免!”他的语气有些唏嘘,环视在座的军官,脸‘色’凝重,“数载之后,在座的将士,不知几人能存,几人赴义。”赵行德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诸将不知这二人低语什么,多数都在低声地议论,有人更掩不住脸上兴奋之‘色’。

    “前方斥候传回来的消息,”赵行德低声道,“辽人屠戮之下,不到一年,州县户口减半。”他叹了口气,“锦绣河山,已成鬼蜮,中原的元气,再也经不起折腾了。这下实着,哪怕再难做到,我们也得做到。”“末将明白了。”邓元觉叹道,“唯大帅之命是从。”

    “好!”赵行德抬起头,环视诸将,提高声量道,“各位回去准备发兵事宜,辽人屠我百姓,侵我河山,毁我京阙,是为国耻。明日出兵之时,全军缟素,为大宋死难百姓服丧,报仇雪恨!”他脸‘色’严峻,不怒而自威,诸将齐声答是。施行护军使之制以来,东南行营比旁的军队多了一倍的军官,军官们唯恐没有事做,北征这么多天来,诸事都已经理顺,关于行军打仗的细务,诸军诸营料理起来都井井有条,自不需要赵行德一一吩咐了。

    经一夜准备,黎明之前,四万人马已经整装待发。为弥补东南行营骑兵不足的劣势,岳飞将杨再兴所部踏白营三千骑兵再度被拨到赵行德麾下。秋风萧萧,野草枯黄,宋军将士撕下麻布衣襟,绑在头盔上,放眼望去,四万人马的阵列笼罩着一片肃穆而悲愤的气氛。

    “姐夫,此行多保重。”李若虚驰马到赵行德身边,“东南行营此举虽然抗命,但出自于公心,想来陈相公,曹、吴诸位大人不会过多介怀的。”他看了一眼远处的将领,低声道,“我也有些同道好友,这趟回去,若虚定会......”

    “不必多做,”赵行德低声打断了他的话,神‘色’有些复杂,语气淡淡道,“也不必多说什么。朝中风‘波’险恶,不逊于战阵。你虽是状元及第,但年纪尚轻。很多事情,要多看、多听,不要太锋芒毕‘露’,正孔子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是......”李若虚睁大眼睛,仿佛有些陌生,迟疑地看着他。赵行德若自言自语,又似对李若虚道:“当初,陈兄、曹兄、吴兄与我以道义相‘交’,相约匡扶社稷,以天下为己任,但人非圣贤,孰能无‘私’?党争之事,不但关系的是身家‘性’命,也关系着志向抱负,这些事情,‘交’缠在一起,分也分不开。既为同党,守望相助,也是当然之事。我抗命北上,虽说出于天下公义,但只岳枢密一军回师,独对曹、韩两军,再加上陛下猜疑,侯焕寅落井下石,陈、曹、吴诸君的处境,实实在在堪忧,我是对不住的。”

    “可是,”李若虚迟疑道,“姐夫若果真能收复中原,扭转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赵行德摇头道,“我所做的,自是尽自己的力,让事情变得稍好一些,算不得什么功业。譬如见人落井,便尽力营救,只一念之仁,贩夫走卒皆可为之。”

    “大帅!”陆明宇驰马过来秉道,“诸军准备停当,岳枢密、张将军、牛将军都前来送行。”

    “好!”赵行德抬起头,大声答道,“你随我前去迎接。”答话过后,他侧头对李若虚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各人有各人的责任。还有很多事,还要你们担当起来,不必贸然卷入到这个漩涡里来。”他一提缰绳,朝着远处正驰马过来的岳飞等人迎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