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造船业-《帝国的黎明》
第(2/3)页
南宋政府曾在福建路与广东路设立船场,到宋孝宗时即予撤销。④这里的官营造船业不发达,私营造船业却在繁荣的国内外贸易的沃土中滋生,根深而叶茂。南宋官员上奏说:“漳、泉、福、兴化,凡滨海之民所造舟船,乃自备财力,兴贩牟利而已。”⑤可见福建沿海的四个州、军都有私营船场。官府一不生产商船,二不经营海外贸易。最近发掘的泉州南宋海船,装载很多外贸输入品,应是民间商船,属私营造船业的产品。
①关于官营造船业腐败的情况,可见《乖崖先生文集》卷11《申堂自陈状》,《应斋杂著》卷1《船场纲运利害劄子》,又《宋会要》食货50也有零星记载。
②《宋会要》食货46之1,虔州,《宋会要》原作处州,乃是刊误。今据《文献通考》卷25改正。依各州造船数相加,为2915艘,与总额差1艘。
③《宋会要》食货50之4,职官42之53。
④《宋会要》食货50之27。
⑤《宋会要》刑法2之137。
“福建、广南海道深阔”,不象两浙路明州一带,是“浅海去处,风涛低小”,地理条件促使人们造较大的海船。①广东路地旷人稀,开发颇差,经济落后,故造船技术并不高明。船舶往往不用铁钉和桐油,“皆空板穿藤约束”,而以乾茜草填塞藤缝。②福建路人烟稠密,经济水平颇高,造船技术相当精湛。《三朝北盟会编》卷176记载:“海舟以福建为上。”当时称福建船为“南船”。③按北宋的惯例,遣使航海去高丽,不就近于北方招募海船,要“先期委福建、两浙监司顾募客舟”④,说明这两路的海船业居全国之冠。尖底海船吃水深,抗风浪能力强。从文献记载看,福建和两浙都使用尖底海船,新发掘的泉州海船更提供了实证。南宋孝宗初,张浚的都督府下令“明、温州各造平底海船十艘”,遭到明州造船者的反驳,说:“平底船不可入海!”⑤
由于造船业的发达,宋朝海运量也相当可观。南宋初,官府从广东路潮州发运三万石粮到福州,每一万石为一“纲”,共计前后“三纲”;而另一支船队则载粮直达温州。⑥另一回,又计划由广东“收籴”十五万石粮,“差雇舟船”,“运至福、泉、漳州”,结果广东直接把粮米输送临安,而“无陈腐湿恶”⑦。福建的海船数目更多,“纲运皆由海道”,频繁地“差雇海船”。为防江防海,将“福建路海船频年召募把隘,多有损坏,又拘靡岁月,不得商贩。缘此民家以有船为累,或低价出卖与官户,或往海外不还,甚者至自沉毁”。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宋会要》食货50之18载,在明州一带海面使用的纫鱼船,不能用于福建沿海,须另造载重加倍的战船。
②《岭外代答》卷6。
③“南船”一词见《宋会要》食货50之30,刑法2之102。
④《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34《客舟》。
⑤《宋会要》食货50之20。
⑥《宋会要》食货43之18,47之16。
⑦《宋会要》食货40之20。
是宋廷改变办法,将阔一宋丈二宋尺以上的海船,“每县各分三番”,一年“把隘”,“二年逐便经纪”,阔一宋丈二宋尺以下的船则负担纲运。①以上事例反映了私营海船场产量之高。
自唐以来,广州长期是对外贸易的中心。泉州设立市舶司,已在北宋后期,上距开国达一百二十余年。但后来泉州的国内外贸易扶摇直上,超过广州,成为世界著名商港,应与比广州先进的造船业有关。从国内来说,如广西路的海南岛,“泉舶”就每年必到,以酒、米、面粉、纱、绢、漆器、瓷器等货物,与黎族人民交换土特产。②在国外,泉舶也乘长风,破巨浪,行驶于当时的天涯海角。最近发掘出的这艘远航归来的货船,就是介绍泉州造船业的无声发言人。
大海船不可能是家庭手工业或小作坊的产品,估计宋代沿海的私营船场应具相当规模。私营船场的性质缺乏记载,按当时的一般情况推测,使用奴隶劳动的可能性很小,而雇佣工匠的情况则不能排除。
由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使宋代的造船技术有很大的进展。
首先,在海船上广泛地使用指南针和罗盘,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北宋的《萍洲可谈》和《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南宋的《诸蕃志》和《梦粱录》对此都有记述,此处不详谈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高峰文集》卷5《漳州到任条具民间利病五事奏状》,《宋会要》食货50之13。
②《诸蕃志》卷下。
在动力方面,除帆和桨外,南北朝的陈代发明的踏车得到了推广和提高。《陈书》卷13《徐世谱传》说:“世谱乃别造楼船、拍舰、火舫、水车,以益军势。”此处的“水车”应即是后世的车船。李纲说,荆湖南、北路一带的车船“其大有至三、四十车者”,每车有两个轮,“鼓蹈双轮势似飞”,“施于大江重湖,以破长风巨浪,乃其所宜”①。南宋初有一种“飞虎战舰,傍设四轮,每轮八楫,四人旋斡,日行千里”②。楫就是翼片,每轮有八个翼片击水。每一双翼轮设于船舷两侧,贯轴一根,谓之一“车”。船舱里的轴上当设有踏板,供人“鼓蹈”。估计踏车的发明与农田用的水车有关。飞虎战舰是小船,只两车四轮,每车两人蹬踏,即可“日行千里”。如果是三、四十车的大船,每车的蹬踏者恐怕不止两人。有的船还实行车、桨并用,在宋孝宗时,建康府就造了一种“一车十二桨四百料战船”③。车船不能航行浅水,也未用于航海,其优点是速度快。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杨么军曾以车船痛击官军。在著名的采石之战,南侵的金军面对“迅驶如飞”的车船,只能望江兴叹。④车船装备了最原始的螺旋桨,是近代明轮汽船的祖宗。
杜甫诗说:“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⑤撇开诗的夸张,可知唐朝已使用“斛”作船舶的载重单位。宋朝更多地使用“料”的概念。宋太宗时,已有“千料船”和“千料已下船”的记载。⑥关于料的含义,且引两条记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梁豁全集》卷29《教习战舰五绝》序:“长沙有长江重湖之险,而无战舰水军。余得唐嗣曹王皋遗制,创造战舰数十艘,上下三层,挟以车轮,鼓蹈而前,驶于阵马。募水军三千人,日夕教习,以二月十八日临清门按阅,旌旗戈甲一新,观者如堵。成五绝句以志之。”卷103《与宰相论捍贼劄子》,卷121《与吕安老龙图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