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临死前的安排-《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2/3)页

    他的继承人也就是以后的同治还小,只有六岁。这个年龄是不能理国事的,在这之前他必须给儿子找到合适的监护人。

    肃顺是他最信赖的人,对自己忠心又有能力。咸丰首先把肃顺列在了顾命大臣的名单内。但历史上不乏权臣仗势欺主的例子,远的不说,康熙朝的鳌拜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咸丰也怕肃顺生出野心,让同治不能顺利接班。于是他决定多立几个顾命大臣,又安排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驸马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七人和肃顺一起并列顾命八大臣。这些人在他看来也都是自己的亲信,一定会看好自己的儿子。

    按说这样的安排已经很稳当了,但咸丰还不放心,他又把自己的老婆安排进来。

    他刻了两枚御章交给皇后和懿贵妃(就是以后的慈安和慈禧),并颁诏说以后朝廷的一切诏书都要印有这两枚御印才能生效。

    咸丰为了儿子能顺利继位是煞费苦心,一方面顾命八大臣掌管玉玺,另一方面自己两老婆掌管他的私章。以后办事得公章私章一起盖全了才能进行,这一套互相牵制相互制约的系统,咸丰认为能遏制单一强人的出现,最后儿子几年后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接班亲理朝政。

    咸丰想得很周到,按道理说这样的布置应该是非常稳当了,但他漏算了两点:一是顾命大臣中肃顺和懿贵妃是有矛盾的,肃顺一直对咸丰后期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很有意见,认为违反了后宫不可干政的祖制,在咸丰临死前,他还建议咸丰仿效汉武帝赐死太子生母钩弋夫人的做法,及早除掉懿贵妃,以免后患。而懿贵妃在批阅奏折时尝到了权利的甜头,她本就是一个野心勃勃,不安心做个普通女人的人,对肃顺早就恨之入骨,双方是不可能合作一起辅佐小皇帝的。

    二是咸丰抛弃了恭亲王,说到底他还是对这个聪明能干的弟弟怀有戒心,他自己的皇位就受到过恭亲王的威胁,他生怕自己的儿子以后斗不过恭亲王,其他几个亲王毕竟还是旁支,这个恭亲王实在是血缘太近了,对皇位的威胁最大。而咸丰又不是心狠手辣的人,恭亲王和他毕竟从小一起长大,恭亲王的母亲静妃对自己有养育之恩,所以咸丰始终没有对恭亲王下毒手,只是压着不用他。可你不把他列为顾命大臣,这恭亲王还会按着你的意思去维护你留下的这个体系吗?

    所以当恭亲王得知自己不在八位顾命大臣之列的时候,他着急了。

    “坏了坏了,常国公,大事不妙。”恭亲王冷汗都出来了,一把抓着杨小山的胳膊,大呼不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