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唐,杜甫草堂。 残破的茅屋在秋风的吹拂下,显得有些摇摇欲坠。 茅屋内,杜甫至今仍在关注李白。 自从上次分别,怀念李白便成了杜甫的日常。 沈飞身着汉服,站在茅屋外。 透过窗户,默默的注视着杜甫。 “晚辈沈飞,特来拜会。” “进来吧。” 杜甫淡泊的声音浮现。 沈飞迈步,进入茅屋之内。 “寒舍有些简陋,还请见谅。” 杜甫给沈飞沏了一壶茶,微笑着说道。 “无妨,晚辈拜会的是杜大人,与茅屋无关。” 沈飞摆了摆手,不卑不亢的说道。 “哈哈哈,现在我只是一介草民,谈何杜大人?瞧小友锦衣玉服,身材提拔,不出所料应该是官宦子弟。” “身上自成书香气,想来也是一位读书人。” 杜甫笑盈盈的说道。 “杜先生所言差矣,晚辈并非宦官子弟,与先生一样,晚辈只是一介草民罢了。” 沈飞摇了摇头,苦笑道。 “草民?小友莫要说笑,纵使身上的衣物并非真材实料,但,身上的才气可隐藏不了,在大唐,能读书的又岂是平民?” 杜甫曾经身为世家子弟,一眼就看出了沈飞的不简单。 寻常草民,不可能有这样的谈吐与气质。 平民识不了字,更读不了书。 “实不相瞒,晚辈来自后世。” “距离大唐,一千三百余年。” 沈飞嘴角含笑,目光依旧注视着杜甫。 原本笑意盈盈的杜甫,表情逐渐变化。 扬起的嘴角逐渐趋于平缓,眉头开始微微抬起。 看向沈飞的目光,也逐渐发生变化。 “来自后世?”杜甫的眉头一皱,开口问道:“你如何证明,你来自后世?” “如何证明?” 沈飞挑了挑眉,开始陈述。 “开元十九年,你出游郇瑕。” “开元二十年,你出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你参加乡贡。” “天宝三载,你遇见了李白、高适。” “天元四载,你与李白天各一方。” “天元六载至十载,你困守长安,郁郁寡欢。” …… 沈飞不紧不慢的说出完了杜甫的生平经历。 包括尚未发生的事情,也一并说了出来。 杜甫逐渐确定了,眼前这个少年的身份。 其中的一些事情,除了自己,其余根本无人知晓,但是他却能够答出。 “来自后世?那你……为何拜访杜某?”杜甫的神情在诧异过后,归于平静。 “为探访大唐。” “为后世文脉。” “为告知与你,后世百姓,无论妇孺孩童,皆可读书。” “为了告知与你,后世有人尚在读你的诗。” “为了告知与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再是梦境,天下寒士,至少不会为衣食住行奔波。” “更像让你知道,后世有无数人在学你,学你的诗,学你的字,学你忧国忧民、忠君爱国。” “一千三百年后,先生,人尽皆知。” 话音落下。 杜甫愣住了。 彼时的他名声不显。 能够名扬大唐,对他来说已经是莫大的荣耀。 眼前这个人,却说,后世有人学他。 而且是人尽皆知。 除此之外。 在他的口中,后世人人皆有书读。 无论妇孺孩童,都能读书? “所言……当真?” 杜甫咽了咽口水,眼神有些不敢置信。 “千真万确。”沈飞颔首。 “好,好,好!”杜甫仰天长笑,接连叫好。 他曾许下豪言壮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一句诗。 在他生的时候未曾见证,但是在一千三百年后,却实现了。 …… “离谱,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丝毫没感觉到,当今能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兄弟,先搞清楚意思,杜甫那时候茅屋残破不堪,进而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节奏感很好,希望继续稳定下去。” “目前来看,水平几乎是一流的,但是内容却很平淡,或许是因为杜甫的生平经历的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