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春风吹又生-《五代十国往事》


    第(2/3)页

    刘绍荣收起弓,怒骂道:「我本是华侨(辽属幽州人),弃暗投明,归顺了朝廷,今日岂能与尔等同流合污?我誓死不从!」

    赵延顺暂时没有杀害刘绍荣的胆量,只能先将其关押,等他回心转意,弃明投暗。

    兵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王均那里。都监王泽急忙找到王均,「看看你部下干的好事!赶紧去处

    理一下。」

    王均急急忙忙来到案发现场。赵延顺看见顶头上司莅临指导工作,欢呼雀跃,随即率众簇拥着王均入城,推戴他为首领。

    也许王均一开始真的只是想把事情平息下去,但气氛烘托到了,不说几句应景的话似乎不太合适。王均问自己的亲密部下——指挥使孙进,问他愿不愿意上山入伙。

    孙进不从,于是当场被杀。

    又听说刘绍荣也是一位铮铮男儿,于是又将刘绍荣缢杀。

    随后,入戏过深的王均就玩儿了个大的——建国称帝!

    王均控制了成都,改国号为「大蜀」,改元「化顺」。建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率领部众攻打汉州,牛冕等***弃城逃跑。一场声势浩大的割据叛乱又发生在了川蜀大地。

    在汉州取得「开国之战」首胜后,王均挥师进攻绵州,不利,继而转头攻打剑门关,又不利,于是灰溜溜抄小路逃回成都。

    这就接上了前文节点,咸平三年(1000)的春节假期里,真宗接连接到了契丹退兵、蜀地僭号称帝的奏章,这也是宋军为何不敢对撤退的辽军穷追猛打的原因之一。

    王均发动叛乱后,知蜀州杨怀忠就不等诏书而先行募兵讨贼,他募集了本地民兵,又与邻州的巡逻队一起讨贼,当时王均正率领主力部队攻打剑门关,杨怀忠趁虚偷家,攻克成都北门,焚烧子城,但随后作战失利,不得不退还。

    其实这个小细节能说明很多问题。杨怀忠有胆有识有魄力,但他只能临时招募民兵(乡丁)、借用邻州巡逻队(巡检兵),充其量是一支警察、城管、农民工队伍,作战力当然远不及以正规军为主的贼兵。

    这就是太祖改革的一个弊端,过分削弱地方军队,使得天下精锐尽在禁军,即便有禁军驻扎于地方,地方官员也无法调动。所以一旦地方军队(王均)造反,就只能寄希望于朝廷派来天兵天将(禁军),地方郡县根本无力征讨。所以后来征剿梁山好汉还须高太尉率领禁军前来送死。

    失败后的杨怀忠并不气馁,他重整旗鼓,传檄嘉、眉等7州,又集合起一支由民兵为主的队伍。当时王均派赵延顺攻掠邛州、蜀州,杨怀忠与之大战,将贼军稍稍打退,随后在战略要地背水列阵,经过一番激战,贼军败退,杨怀忠乘胜追击,一路追到成都城南十五里。

    杨怀忠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没有强攻城池,而是原地安营扎寨,等待王师援兵;王均也不敢出战,闭门不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