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山雨欲来-《五代十国往事》
第(2/3)页
代北,是沙陀部落的龙兴之所,李国昌、李克用就是自代北起兵;而阴山,更是中原人的心理预警线,被视作游牧与农耕的分界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而如今,游牧民族已经将触角伸进了传统意义中的“中原”。
耶律阿保机攻打朔州的时候,也许因为年久失修,城楼无故自坏,契丹军队遂趁机鼓噪入城,轻松拿下。当时后梁和杭州使节都在大辽国,耶律阿保机热情邀请使团前往参观游览,向他们展示大辽军力,顺便暗示大辽国有神灵暗中庇佑。
李存勖得到契丹犯边的消息后,从河北前线返回,亲率大军赴援云州。
耶律阿保机的战略目标(趁火打劫)已经达成,没必要付出重大代价跟李存勖死磕,于是解围撤走。
李存勖班师太原,擢升李存璋为大同节度使。
李存勖认真分析了时局,做出了判断:当前的头号敌人仍是后梁朱友贞,契丹人只是趁火打劫。契丹人要钱,后梁要命。于是,虽然遭受了大辽国无缘无故的攻打,并且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李存勖仍然派人出访大辽,继续以叔父、婶娘礼对待耶律阿保机夫妇,提议建立友好的双边互助合作关系。
河东使节抵达大辽后,韩延徽私下里交给他一封书信,请他帮忙带给李存勖。
信中,韩延徽向李存勖解释了自己以探母为由、北事契丹的缘由始末:“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
在信的末尾,韩延徽恳请李存勖善待自己留在幽州的老母,并向李存勖做出承诺:“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韩延徽是非常聪明的。表面上看,他是把老母留在河东当人质,换取李存勖的信任,积极推进睦邻友好。实际上,则是要挟李存勖:善待我妈,否则,我一定教唆契丹南下,灭你!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
韩延徽投身契丹,却把母亲留在敌国,同时获得了敌我双方的共同信任,都认为韩延徽时忠于己方的。韩延徽成了两头吃香的双重间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