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工” 小胡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年轻人指着屏幕上能量阱界面层的一个关键耦合参数,道: “这个值……是不是需要根据昨天的低温扫描结果再优化一下?感觉耦合效率还是偏低。” 林川猛地回神,目光聚焦在小胡指出的位置。 他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嗯,你说得对。” “这里需要结合晶格畸变数据重新计算耦合系数。” 他立刻调出昨晚的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数据,开始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参数微调。 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大脑高速运转,试图将那些烦人的家事暂时屏蔽在外。 “小林工,接着!” 一个圆滚滚的物体划着精准的抛物线飞来。 林川头也不抬,右手精准地凌空抓住——是一罐冰镇的功能饮料。 前台服务机器人闪烁着友好的蓝光,无声滑走。 林川道了声谢,随手将饮料罐放在键盘旁。 冰冷的罐壁迅速凝结出水珠,滴落在垫在键盘下、画满了演算草稿和结构草图的打印纸上,迅速洇湿了一片墨迹。 他皱了皱眉,却没时间理会。 办公室渐渐被各种声音填满。 隔壁工位的陈哥正唾沫横飞地和客户方沟通: “……轨道角动量调制必须配合量子纠缠分发协议才能实现超视距通信稳定性!” “……对,密钥生成率必须保证在10^5 bit/s以上……” 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拆开老婆准备的保温饭盒,浓郁的卤蛋香气混合着酱牛肉的味道。 如同顽皮的精灵,悄悄爬上林川的显示器,顽强地钻进他的鼻腔。 林川屏蔽着干扰,启动了QD-EW微型装置的第103次正式测试。 低温恒温器发出低沉的嗡鸣,核心区域在超导磁体的约束下,温度被精准地降至0.3K(接近绝对零度)。 装置内部,量子点阵列在极低温下被激发,发出幽蓝而神秘的辉光,如同微观宇宙中的星云。 然而,当林川满怀期待地看向能量输出监测屏时,心猛地一沉! 理论峰值:15.6 keV 实测峰值:12.2 keV! 效率损失:21.8%! 更糟糕的是,旁边的自旋态相干性监测仪上,代表量子比特稳定性的曲线如同雪崩般剧烈下跌——自发退相干现象严重! “怎么回事?!” 林川眉头紧锁,立刻调取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实时观测数据。 高分辨率图像清晰地显示: 在砷化铟量子点晶格中,出现了数个直径约2nm的、极其细微的非对称形变! 正是这些纳米级的畸变,导致了电子-空穴对的非辐射复合率激增(实测值比设计值高出43%),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耗散! 祸不单行! 进一步分析量子阱层与势垒层的异质结界面光谱,林川的心彻底凉了半截—— 因反复的升降温循环产生的热应力,在界面处诱发了清晰的位错线! 能谱分析显示,这直接造成了约0.8meV的能带弯曲! 这看似微小的弯曲,却如同在量子隧穿的必经之路上筑起了一道矮墙,严重阻碍了电子流的效率! 第(2/3)页